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辞世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7-12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  7月11日,国学大师季羡林病逝的消息传开后,北大学生姜扬和同学在网上查看相关报道。本报记者 王鹰 摄

  本报北京7月11日讯(记者 柴葳)记者从北京大学获悉,今天上午9时,一代国学大师、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,享年98岁。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表示,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对季羡林先生的辞世表示深切的哀思和悼念,北大已成立治丧工作组,相关治丧及悼念活动正在紧张筹备中。

  季羡林先生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,系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、历史学家、东方学家、思想家、翻译家、佛学家、作家,精通12国语言。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、北京大学副校长、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。

  季羡林先生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,专业方向德文,师从吴宓、叶公超;1935年9月赴德攻读研究生,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,学梵文、巴利文;1945年10月,二战结束不久,季羡林先生回国报效;1946年至1983年,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、系主任,在北大创建该系;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,其学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中世纪印欧语言的研究上颇多建树。

  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大,在语言学、文化学、历史学、佛教学、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,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、英等国的多部经典,即使在病房期间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,其品格尤其为人敬仰。他曾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,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,曾当选“2006年感动中国”人物之一。

  季羡林先生辞世的消息在暑期的北京大学校园引起了广泛关注,留校师生纷纷通过各种形式缅怀季先生的高尚品格和深厚学养。“季老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,他对祖国的热爱那么绵长、那么真挚、那么深沉,让我十分感动。”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08级硕士生姚斌说,“季老那句‘平生爱国不敢后人,即使把我烧成灰,我也是爱国的’正是他一生的生动写照。我们当代青年学子要继承和发扬季老的爱国主义精神,并把这种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、强国之行。”北大外国语学院2006级本科生白晨阳则被季老“甘坐冷板凳、愿做真文章”的执著和坚毅所折服。“季老毅然坚守着自身的学术追求,面对外界的干扰和诱惑,不抛弃、不放弃。”白晨阳说,季老为中国学人树起的这座精神丰碑,值得学生用一生去学习和体会。